防护服出口--各国市场准入标准和法规指引
美 国
美国医用防护服属于食品药品监管局(FDA)的管理范围。关于医用防护服的技术法规主要是《联邦法规》第21篇E部分878.4040节(21 CFR 878.4040)“外科服装”。
该法规指出,外科服装是指手术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穿戴的设备,用于保护手术患者和手术室人员免受微生物、体液和颗粒物质的传播。例如手术帽、防护服、手术室鞋、隔离口罩和隔离服等,不包括刷手衣[1]。
医用防护服可分为非手术防护服和手术用防护服两类。非手术防护服属于I类医疗器械,免于上市前登记,直接进行机构注册。而手术用防护服属于II类医疗器械,需要进行上市前登记,即需要申请FDA 510(K)。I类和II类医用防护服的判断依据见下表。
[1] 医生手术时穿在最里面的衣服,一般医生在手术前穿上刷手衣进入手术室,刷完手后再穿上手术衣进行手术。
医用防护服分类及判断依据a)ANSI/AAMI PB70 医疗保健设施中使用的防护服和防护布的液体阻挡层性能和分类:
2004年,FDA认可了美国国家标准学会/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标准ANSI/AAMI PB70《医疗保健设施中使用的防护服和防护布的液体阻挡层性能和分类》。该标准用于对医疗保健行业中使用的服装(如手术服和隔离服)分为4类,对不同级别的防护服提出不同的要求。现行版本为ANSI/AAMI PB70:2012。
企业申请上市前登记,一般都需要根据ANSI/AAMI PB70对防护服进行性能测试。美国市面销售上的防护服也常用ANSI/AAMI PB70的4个级别对产品分类。各级别的阻隔性要求见下表。ANSI/AAMI PB70:2012各级别防护服的阻隔性能要求b)NFPA 1999-2018急救医疗手术用防护服的标准:
美国国家防火协会标准NFPA 1999-2018《急救医疗手术用防护服的标准》主要针对急诊医疗急救人员。该标准把对人体的防护分为头部、身体、手和足部四种。标准适用的防护服分为一次性和耐久型医用急救防护服,包括分体式和连体式的工作服、病患使用的。除了常规的物理强力性能、阻燃性能等指标外,该标准还要求进行整体测试,隔离层和接缝要经过抗液体和微生物透过测试,并且对防护服涉及的手套、鞋套、面罩等均有相关要求。NFPA 1999-2018部分性能指标要求见下表。NFPA 1999-2018部分性能指标要求欧 盟
EN 14126:2003+AC:2004《防护服 抗感染防护服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》标准适用于可重复的和有限使用的防护服,但不适合外科医生及手术过程中为避免交叉感染的患者穿着用。
其中,要求防护服的接缝处应符合EN 14325《化学药品防护服 化学防护服装材料、缝合线、联结和组合的试验方法和性能分类》中的强度要求。整套防护服按照防护性能分为6类,从type1到type6,数字越小防护越高;type 4为医用推荐要求,带“B”的类型是生物防护,一般优先选择带B类型防护服。
EN 14126防护服性能指标日 本
JIS标准是由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(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Committee)所制订的标准,该组织是日本官方机构,由通产省大臣和副大臣任JISC的正、副会长。办事机构是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院,成员包括各方面专家、学者、政府部门及消费者代表,主要任务是审批、发布JIS标准。按JIS标准内容的性质分为: ① 产品标准 ② 试验方法标准 ③ 基础标准。JIS标准中涉及防护服的有45个标准,以下为与医用防护服相关的部分标准:
韩 国
澳大利亚
(转载自:阿里巴巴外贸圈。资料来源:广东省WTO/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,《防护服等产品法规标准出口知识介绍》,2020.03.16。以上内容是根据国内外相关政府机构、专业网站、新闻报道收集整理而成,仅供参考。由于近期相关要求变化较快,具体内容以相关管理部门、国外官方机构要求为准。)